Login
您好,欢迎加入大承中医文化研习院!
热线电话138-3459-7715

中医之路

CASE
【讲好中医故事】李海鹰:我的中医护理之路
发布时间:2025-01-09 17:35:09浏览次数:

我的爷爷是一位民间中医的爱好者,记忆中的家里是整整一排的中药架子,每样药材下方贴着字条,写着多数我不认识的药材名,印象最深刻的认识的药材名是“木香”。在我大学之前,几乎不去医院,也因此,对爷爷那时生活的记忆,是我对中医的最初印象。

爷爷经常会和村里的中医热爱者讨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那时候玩耍过程中,我会从菜地里水渠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路会摘水渠边的野花野草,回来时,就是攒的满满手里一把花花草草,其中就包括一种黄色的蒲公英花,饶有成就感地说,那是给爷爷采了药回来。发现装有“陈皮”的药材盒子,每次吃完橘子也会悉心晾干存放好。那时爷爷有些时候会背上医疗包出诊,印象中有一次随着他去了一个老爷爷家,在那个贫穷人家里,我第一次见到“土炕”。因为对中医的热爱,后来听说爷爷常常去给穷人义诊。

上了初中,算是接触到了正经东西。有次村里几个伙伴去一人家玩捉迷藏,把人家家里能藏身的地方都钻了个遍。偶然发现他家有一本专门介绍中草药的书,一下子就迷上了。马上借过来,日夜研读。晚上打着手电,看到凌晨1点多还不罢休,连着几天一气看完了。当时虽没记住多少,但在心里留下了一个悬念:中药药性的温凉寒热平,气味的辛甘酸苦咸,以及走什么经络,治什么病,是谁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等上中学,我又有了痛经的毛病,饮食不注意或者冬天用凉水了就会痛。爷爷说按揉合谷,喝红糖姜水能减轻疼痛,试试果然有效。

高中三年很紧张,农村孩子也清楚知道自己没有别的出路,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了,但是下了晚自习我还是回到宿舍等熄灯后打着手电看会中医养生书籍,药食同源的理论可能就是在那时形成的吧。

上大学时,我在书店买了本《黄帝内经》,看了很长时间,看出点道道来,也喜欢上了里面的内涵。毕业参加工作后,买了上百册类的中医类书,晚上除了健身,没事就抱着啃。慢慢地琢磨时间长了,竟然着迷了,也看懂了。

进入医院中医科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是精气学说。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辟,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构成世界的本原。其次是阴阳学说,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暗晦的都属于阴。最后是“五行”,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的说理工具。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当然会联系到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症,热症;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成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寒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和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所以治疗热症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症的药物是温热的。

我对中医的深入理解透彻,可以更好地运用到临床护理治疗中,辩证施护,用三因制宜的护理方法去服务每一位病人。记得有一位得哮喘的病人,一年夏天我把生姜汁和各种药粉和在一起,做成圆圆的小药饼,敷在他的脊柱上,那凉凉的、辣辣的感觉病人感到挺舒服的!更加神奇的是,连续敷了两个夏天后,患者明显感到,冬天哮喘犯病的次数减少了。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是“冬病夏治”,效果特别好!

每年端午节,我还会把自制的药粉放在一个个小酒盅里,摆在家里的每个角落。不仅如此,我还会把一个制作精美的小香袋送给孩子们。孩子们佩上这个‘锦囊’后,虫子闻到里面散发出来的味道就会躲得远远的。就这样,我向孩子们讲中医文化,告诉他们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了我们伟大祖先炎帝“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可见中医历史是多么悠久!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对中医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从娃娃抓起,把中医文化传承下去。

新冠疫情防治初期,那时候既无特效西药又无疫苗,中医再次展现出她巨大的生命力和医学价值,挽救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作为中医工作者,在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我们科室制作了中药防疫香囊、中药防疫代茶饮,熬制中药防疫汤剂,为一线人员提供充足的准备。在一线实践过程中,我想,中医要是能持续打开思路,时刻关注、广泛吸收最新医学成果,扬弃自身理法体系,更好回应当下关切,这将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中医发展之路。

直到今天,我路过中医馆、中药房,乃至邻居煎药,自己或家人煎药的时候,都对那草药汤的香气不能释怀,我觉得好闻的还包括艾灸、艾草等等很多天然植物的味道。在这条道路上,我也结识了一些中医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使我更有内涵,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很高兴能认识志同道合的中医老师和同学,这样同气的一群人互相鼓励,相互帮助,学习并践行中医,虽然路上很艰辛,但在中医学习和传播的路上能坚持下去,一同陪伴着能走得很远很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来源:中医药会员之家  作者继教部  大承中医文化研习院转载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8-3459-7715
  • · 专业的中医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分校登录
回到顶部